拥抱新时代 展现新作为

黄敏璇
基层社会治理事关国计民生,以问题为导向、以民生为情怀,才能推进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为总结2017年项目观察点建设情况,持续优化观察点建设,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于3月25-26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社会治理动态监测平台及深度观察点网络建设项目推进会”。基地应邀参加此次会议并认真学习会议精神。

新高度:统筹联动把方向

▲“社会治理动态监测平台及深度观察点网络建设项目”2018年启动会

3月25日上午,民政部政研中心“社会治理动态监测平台及深度观察点网络建设项目2018年启动会”顺利召开。民政部政研中心主任王杰秀、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计时华等领导出席此次会议,全国20多个省份的30多位观察点专家以及观察点所在的区、乡镇/街道、社区/村的观察点代表参会。会议由政研中心研究员张乃仁主持。

在海曙区人民政府区长储孟形的精彩致辞和简短的海曙区社区治理视频宣传片播放后,与会专家学者代表进行主题发言。浙江大学毛丹教授做了题为《迈进田园社区的“五大空间”建设:进展、问题与建议》的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径山镇“后生产型乡村”体系的构建并对径山镇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可复制性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新时代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路径。郑州大学樊红敏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廖宏斌教授以及浙江工业大学王萍教授则分别介绍了河南郑州、四川成都、浙江杭州三地观察点的基本概况、典型经验、治理困境及对策建议等。上海大学黄晓春教授将观察点建设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从中观制度分析的研究视角切入,对上海观察点研究进行汇报。他提到,目前基层治理研究领域的知识积累已进入瓶颈期,实践的复杂性呼唤链接微观—中观的研究成果,这需要我们调整研究策略,推动分析工具创新。

经验介绍阶段,来自浙江、四川、河南、湖北四地三个层级的观察点代表依次发言,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当地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和经验做法。

最后,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从聚焦主题、注重质量、把握进度等方面对观察点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和期许,他指出,接下来的工作应围绕将观察点打造成调查研究平台、交流共享平台、改革创新平台以及推进工作平台等方面开展,实现政学研共建共赢的格局。

新经验:实地调研展成果

海曙,宁波的经济文化中心,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与近年来年轻生命带动的无限生机,使海曙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和升温,这座梦里水乡也在不断为这里的人们带来温暖。为不断加强社区在创新社会治理、优化公共服务、激发基层活力等方面的作用,海曙区区委、区政府将加强社区建设和服务创新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为海曙居民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暖心便利。3月25日下午,观察点专家学者实地走访了海曙区公益街、白云街道安丰社区以及月湖街道社区治理中心,深刻感受海曙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活力。

第一站:善集•宁波市公益街

▲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公益组织孵化园

十几分钟的车程后,考察组抵达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这是浙江省首家注册的枢纽型社会组织。该中心秉持“培育公民意识、分享公益理念、创新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的理念,致力于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努力打造成为区域性公益信息和资源的汇聚中心、社会组织成长的孵化中心、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支持中心。经过中心培育孵化的社会组织逐渐成长,开始把坚持公益服务变成习惯和自我需求,一批公益项目已成为呵护心灵的和谐因子。

▲善集•宁波市公益街“馨之园”社会助残中心

穿过马路,映入眼帘的是一字排开的商铺,这便是善集•宁波市公益街。善,吉也,与义同美;集,聚集也。“公益街”,公益慈善聚合之地,故名“善集”。该公益街于2016年9月正式开街,公益街全长120米,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取名“善集”,寓意为公益慈善聚集之地,目前共9家店面,汇聚了28家社会组织的63类产品、13类服务。公益街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帮助社会组织更好地发展壮大,同时也是为了把那些有成熟公益产品和公益服务的社会组织摆到街面上、送到群众身边,让他们在实现自我良性发展的同时,反过来吸纳、培育更多新的社会资源到社区治理中来。公益街集聚了全市优秀的公益资源,涉及养老、助残、救灾、婚姻家庭、创业等各种领域,内容涵盖服务供需对接、公益产品展销、市民体验参与、公益信息交流等,集生活、服务、体验于一体,汇创新、创业、创益于一身。公益街的诞生,构筑了公益组织自我“造血”、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搭建了公益组织与市民需求间的沟通桥梁,补上了“公益生态圈”的重要一环,为公益组织提供了一条完整的发展路线,是这些年来宁波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成果缩影。

第二站:海曙区白云街道安丰社区

随后,考察组来到海曙区白云街道安丰社区的便民服务中心。据社区党委书记陈赛花介绍,安丰社区是一个具有城区居民和拆迁村民融合特色的复合型社区,社区践行“居民的事情居民自己决定”这一理念,探索“民意收集—民主协商—专家指导—多元参与—专业协助”的多元共治模式,促进新老市民文化融合,实现幸福生活多元共享。

▲海曙区白云街道安丰社区居民说事

安丰社区通过搭建开放空间、共识论坛、社区议事会等平台引导居民充分表达利益诉求,组织党员群众、社会组织、物居业、区域单位、专业团队等多元主体共商论事。

▲海曙区白云街道安丰社区“和谐花”工作室

安丰社区培育49家社会组织,发展28支公益团队,并成立“和谐花”工作室进行整合指导,动员更多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

▲海曙区白云街道安丰社区红玫瑰工作坊

安丰社区现有专业社工师、咨询师10名。设置社会工作室、社会工作小组,引进专业社工机构入驻,成功化解困扰10年的业委会跨社区管理引发的矛盾。

第三站:海曙区月湖街道社区治理中心

▲海曙区月湖街道社区治理中心工作机制

月湖街道社区治理中心紧扣“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旨在解决社区面临的各类公共服务问题,探索实践以党建为引领、以项目化为载体、以居民为主体,运用“开放空间”技术的参与式社区治理创新。通过“项目群众定,执行群众做,过程群众督,结果群众议”,解决了涉及老小区治安、消防、绿化、停车、亮灯等一系列群众密切关注且长期困扰社区和谐稳定的“老大难”问题,初步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海曙区月湖街道平桥社区文明晾晒公约

实践中,街道一方面不断寻求群众共同关注点和利益需求点,确保搭准群众需求的脉搏;另一方面从自身定位上转变思路,在确保党政主导核心地位基础上,把舞台让给群众,着眼于把方向、教方法、促保障、强自身等方面,逐步形成了社会治理全民“能”参与、“齐”参与、“真”参与、“常”参与的良好态势。在平桥社区,社区书记向我们讲述了社区“居民自治停车难”、“居民自筹安装天网”、“居民自定文明晾晒公约”以及“居民自建小花园”四个小故事,朴实的话语却无不透露着满满的温情。

新想法:精益求精促提升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数据的研究成果,3月26日上午,“社会治理动态监测平台及深度观察点网络建设项目”问卷修订研讨会召开。会议由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乃仁主持,来自南开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会议。

会议主要围绕“社会治理动态监测平台及深度观察点网络建设项目”2018年问卷修订和社会治理数据库的开放和使用两个方面的内容展开讨论,与会专家学者提出了相关意见与建议。

基地研究员黄敏璇就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的调查问卷,从选项设置合理性、数据分析科学性、标题内容契合性、题目设置有序性以及数据分析对比性五个方面与参会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接下来,各问卷修订负责人将根据与会专家学者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进行修改完善。

新感悟:所思所想望未来

在一天半的会议中,既有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分享,也有基层工作者的创新经验介绍,更有海曙区的实地走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推进会让大家受益匪浅。40年来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性跨越。当前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社会治理目标就是要在党的带领下,因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乡社区作为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场所,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如何在开放化、多元化的社会形态下构建中国特色的多元合作、导向协同优势的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体系,推动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如何把握乡村振兴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在逻辑,补齐农村社区治理短板,推动城乡社区衔接?如何聚焦居民群众的需要,推动现代社区治理走向美好生活?这些都是亟待深入思考与推动解决的问题。

汇涓流而成大海,积跬步而致千里。基层社会治理事关国计民生,以问题为导向、以民生为情怀,才能推进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点滴小事,汇聚力量,一点点、一步步,用民生实事调出民生温度,用民生答卷兑现惠民承诺,用民生情怀彰显新时代新风采,我们必将迎来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新成就。

标 签
拥抱新时代 展现新作为
责任编辑: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