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基地主任陈荣卓教授围绕乡村人才振兴问题接受了《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的专题采访。5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刊登了“突破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专题文章。
▲ 《中国社会报》刊登陈荣卓教授接受采访文章
陈荣卓教授认为,吸引更多外来人才参与农村建设发展要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要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环境;二是要制定相关政策配套,建立人才保障机制;三是要提高人才福利待遇,给予更高的发展空间。 通过以上措施为人才更好在乡村发挥技能、带强产业、带动致富“铺路架桥”。
在如何健全乡村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问题上,陈荣卓教授指出,
首先需要健全完善“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专门机构作用。其次,制订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新农民、农技员的培养计划。针对农民所需,建立多种方式的培养计划。最后,提升农户信息化应用水平,做好后续跟踪指导。推进职业农民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特别是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要围绕农民生产需求开展全周期跟踪指导和服务。
面对如何创新乡村人才服务保障机制,营造促进人才发展的乡村环境问题。陈荣卓教授强调:一是做好政策配套,让人才留的安心;二是服务落到实处,方便人才就业创业;三是完善评价体系,让人才留的放心;四是营造良好自由环境,让人才留的舒心。 从而让人才在乡村留的安心、放心、舒心,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文章链接:奋力实现乡村人才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