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坚持放管结合,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引入社会资金、知名养老品牌、社会力量等,多途径、多形式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2017年该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自治区绩效评为全区最优,今年3月,自治区养老机构创新经验交流会在该市召开,对柳州市开展养老服务工作经验和做法给予肯定。
注重政策创制 支持社会参与养老
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工作,将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决定》及配套的《柳州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规划(2016-2020年)》《柳州市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2016-2020年)》等11个系列文件,在全区率先发放民办养老机构床位补贴,拟将出台《柳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实施办法》,对养老设施运营实施补助,为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该市调整升级养老服务业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将原来由市发改委、市民政局负责人牵头调整为常务副市长、分管民政和卫计工作的副市长牵头,成员单位由原分管副职领导统一调整为正职领导,在市级层面助推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破解了经费投入难、用地用房难、运营用工难等社会参与养老的瓶颈问题。
加快养老改革 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放宽行业准入条件。完善和落实扶持优惠政策,降低社会力量创办养老机构门槛,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对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本地投资和非本地投资者区外资本享受同等的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可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直接登记,不再经由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推动符合条件的度假村、招待所等场所转型为养老机构。支持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养老小镇等新兴养老业态发展。
精简行政审批环节。全面清理、取消申办养老机构的不合理前置审批事项,加强对筹建养老机构的指导服务,主动公开许可条件、审批程序和审批时限,加快推行养老机构申办“一站式”服务,建立“一门受理、一并办理”网上并联审批平台,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优化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结合该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养老服务收费管理机制。对于民办营利性养老机构,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由经营者自主确定。对于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服务收费标准由经营者合理确定,有关部门对其经营情况进行必要监管。同时,加强对价格水平的监测分析。对于政府运营的养老机构,按非营利原则区分政府兜底保障对象和社会服务对象,实行政府补贴、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相关部门以扣除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后的实际服务成本为依据,按照非营利原则确定服务收费标准。对于以公建民营等方式运营的养老机构,采用招投标、委托运营等竞争性方式确定运营方,具体服务收费标准由运营方依据委托协议等合理确定。
坚持多措并举 社会参与成效显著
社会力量是养老的主力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作为重要抓手,能够交给市场做的交给市场,能够交给社会组织做的交给社会组织,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事业。
推进公办机构公建民营改革。探索公办机构公建民营改制道路,通过政府招投标的方式确定运营主体,政府主管部门与运营主体就双方权利义务签订合同,实行企业经营、主管部门监管、政府对供养对象兜底的运行模式。目前,已推动三江侗族自治县社会福利院、鹿寨县社会福利院等11家养老机构采取公建民营形式运营。
优化养老市场审批环境。进一步改进政府服务,开展“一事通办”事项清单梳理,对申办养老机构的不合理前置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优化、简化、明确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流程,明确审批时限,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减轻企业开办养老机构负担。
培育本地养老服务品牌。通过组织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项目,大力培植社区居家养老品牌企业,引导长者按需购买养老服务。目前,已成功培育柳州爱父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安康通两个养老服务品牌。同时,各城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均采取社会化运营,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充分显现。
初步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到2020年,该市本级要建成1所1000张床位以上的中高端养护机构,同步推进白云颐养中心、秋斓医养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各城区建成1所500张床位以上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等都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本注入,将养老机构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平台之一,探索政府与市场互动型的招商模式,为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如柳钢集团投入2亿元建成1100张床位的“柳钢仙源颐养中心”医养结合护理型养老机构已投入使用;广西纯真堂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投入3000万元建成的“纯真堂日间照料中心”,已运营1年有余,拥有1000余名老年会员,许多老年人慕名前往。(中国社会报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