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日至1月12日是基地博士刘亚楠驻点江海指导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的第十一周和十二周。本周期内主要围绕“三社联动”调研报告的完稿、“三社联动”系列政策的编制、实验区新闻宣传、个别村居制度审核与实践调研指导展开。
1月2-6日,集中完成了“三社联动”调研报告撰写和实施意见的编订。“三社联动”作为江海区实验主题虽然已有前期工作积累,在平台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工培育、公益创投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通过对该区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实地调研发现,依然存在着对基础概念认识不足、服务社区的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结构不合理、社区社会组织数量少且质量低、联动服务能力有待提升,联动机制缺乏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完善。
1月7日,围绕江海区阶段工作成效协助进行了新闻的撰写和修改,报道于1月11日在江门日报以专题形式发表。1月8日,下村旁听英南村第一次村民议事会,由于社区协商程序的技术性要求,本次村民议事会是在专业社工人员的帮助下召开的,相关利益方围绕该村幸福院“如何装修”问题进行意见的征集和讨论。
▲英南村村民议事会现场
此外,外海街道围绕实验区创建积极展开制度修订和创新工作,于1月10日该街道试点村居工作人员在街道社事主任的带领下,与区直部门相关负责人、驻点团队开展座谈研讨,就该街道试点村居的制度修订和完善进行意见咨询。外海街道主要位于城郊地区,受城镇化进程的影响,村企较多,因此外来人口的管理和参与问题是该街道目前存在的主要治理问题之一。江海区集体经济体量较大的几个农村社区皆坐落在外海街道,该街道也是江海区同时包含有农村社区、村改居(政经一体)、城市社区三种类型社区的街道。
1月11日,外海街道在沙津横社区召开乡贤文化研讨会。主要就该街道近期编写的《外海文味》一书,进行讨论。参会人员主要有该区社事局相关负责人、街道负责人、乡贤、专家、各级干部等20余人。“乡贤文化是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情为纽带、以乡贤为楷模、以乡村为空间,以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为目标的一种文化形态。”在推进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工作中,乡贤文化将是社区治理的重要文化资源,也是文化治理的重要体现。在实践调研中发现,以文化为主题的社区治理活动或事项在该区域内社区居民参与度、活跃度较高。
▲外海街道沙津横乡贤文化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