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博士驻点协助义安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三)

刘安正
2019年6月9日至21日,是驻点博士指导协助义安区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的第四、第五周。这两周的主要任务围绕实验区创建工作简报的编写定稿、示范村走访调研以及实验区阶段性总结材料等来展开。

2019年6月9日至21日,是驻点博士指导协助义安区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的第四、第五周。这两周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实验区创建工作简报的编写定稿、示范村走访调研以及实验区阶段性总结材料等来展开。

经过前期的材料收集整理以及对后期各部门上报材料的归纳总结,义安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创建工作简报(第一期)基本编写完成。实验简报从当前实验区创建工作推进整体概况、各乡镇工作推进具体措施、示范村创新经验亮点等维度,全方位立体展现现阶段实验区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目前,简报已上报实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印发。

工作期间,驻点人员跟随区民政局副局长周勇、基政双拥办主任周美满对金塔村、犁桥村、群心村进行了深度的走访调研,并对三个村的创新材料进行了更新和总结。

14日,调研组来到金塔村。金塔村隶属于义安区天门镇,位于铜陵市东南,村域面积8.4平方公里,全村14个村民组,27个自然村,934户,2800多人;村党总支下设4个支部,现有党员76人。自实验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金塔村在巩固“孝道文化引领乡村治理创新”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已有的农村社区治理特色亮点,以村企联合党建为引领,以探索三治融合为依托,以打造区域经济为突破,聚焦“孝道引领,三治融合”的实验目标。入村走访过程中,调研组一行恰巧遇到入村调研的安徽财经大学赵守飞教授一行。赵教授带领团队在金塔村做“三项清单”的主题调研,“三项清单”包括村庄问题清单、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旨在通过健全村民民主协商机制,通过项目化的运作方式,针对性地解决村庄内存在的问题,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在入村走访之后,双方来到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举行一个小型的座谈交流会,会议围绕“如何充分调动村民组织化地参与农村治理”,“如何增强党组织的动员和服务能力”,“如何在村庄切实有效地推动工作”等问题展开交流。

▲金塔村风貌
▲调研组与赵守飞教授一行座谈

18日,调研组来到犁桥村。犁桥村位于义安区西联镇中部,由原明塘、斗门两个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辖十九个村民组,现有耕地3650亩,1980人口,650亩水面。属二级党委,下设两个党支部,现有党员88人,村两委干部6人,后备干部1人。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00元,村集体经营收入达到10.4万元。自实验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犁桥村在巩固“村民协商议事治理创新”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已有的农村社区治理特色亮点,进一步深化村民协商议事,创新农村社区治理,促进犁桥村三大改变。驻点人员除了对该村协商议事功能运行进行重点调研外,还对该村集体经济增长方式、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特色亮点进行了调研和挖掘。

▲犁桥村协商议事堂
▲雨后犁桥

19日,调研组来到群心村。该村位于铜陵的江心洲,全村总面积7.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868.45亩,养殖水面1400亩。全村共有776户,4个自然村,20个村民组,总人口为2455人。村党委党员总数为75人,下设3个党支部(其中1个非公企业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为150多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20834元。自开展实验区创建工作以来,群心村以党建为引领,以红色文化为抓手,在村民自治、养老服务、基础建设、民俗风情等重点工程上下足功夫。通过调研走访发现,群心村已有许多亮点的工程,譬如创办新时代农民(村民)讲习所,建成全市第一个村级乡贤文化馆,创建家风家训示范街,创建法治文化园和法治大道,创办村级“喜庆堂”等。群心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村党组织“一把手”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文明实践站将建立8支志愿者服务队,旨在凝聚村民、调动社工、组织志愿者,集合一切力量去做服务、做慈善、做公益,真正让社区和谐、让家园美丽、让村民幸福。

▲群心村风貌
▲群心村调研座谈

工作期间,驻点人员同时撰写了实验区阶段性总结材料。实验区创建工作开展至今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涌现不少亮点做法,究其缘由:一方面是全区上下站在全局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入推进农村社区治理创新的意义,科学研判城乡社区治理发展新特征,聚焦现实问题,打破思维定势。另一方面实验区真正将农村社区治理创新当作一项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来推进,全区上下按照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边整改的方式,在千头万绪中理清思路,在统筹推进中突出重点,在有的放矢中精准发力。下一步,实验区将加强党建引领、秉持高位推进、落实责任压实、坚持分层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下一阶段实验区创建工作将会更上一层台阶。

标 签
基地博士驻点协助义安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三)
责任编辑: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