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典型经验

四川省成都市:“统、固、活、精、享” 成都市通过“党建统领、巩固政权、做活社区、精准服务、共建共享”,初步实现了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

四川省成都市:“统、固、活、精、享”

成都市通过“党建统领、巩固政权、做活社区、精准服务、共建共享”,初步实现了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其主要做法是“五字并举”出实招。一是强化一个“统”字,以体制机制破题推动社区治理。在市、县两级党委设立城乡社区发展领导小组,市级层面建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2018-2035)》,分步分类统筹推进社区治理,并把战略目标落实落细到社区;统筹推进社区发展治理,实现社区与产业时序上同步演进、空间上分区布局、功能上产城一体。二是突出一个“固”字,以建强基础路径,筑牢治理基石。通过深化街道职能转变巩固基层治理基础;通过“找党员、建组织、优机制、抓服务、植文化”的五步工作法丰富基层治理路径;出台了城乡社区治理促进条例,促进可持续的社区治理规则体系。三是着眼一个“活”字,以社区提能增效优化治理生态。通过减负推动社区回归本位,大力推动人才体系构建,以“专项保障资金”和“专项激励资金”确保社区治理“有钱办事”。四是体现一个“精”字,以精准服务满足市民需求。保障基础性公共服务,提升便民化生活服务,拓展多元化社会服务。五是围绕一个“享”字,以居民参与拓展治理成效。出台8个文件指导社区规范居民自治程序;引导居民成立社会组织、书写村规民约、建设“有党的组织、有自治组织、有服务平台、有居民公约、有自治活动”的“五有院落”;提升居民宜居生活品质。

山西省太原市:全城“智慧社区+”

太原市通过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太原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文件,设立社区服务业务专门指导机构——太原市社区服务中心,加大经费支持,并组建以专家教授为主体,专业社工机构负责人为补充的社区治理专家智囊团,为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效能提供保障。目前,太原市打造了集智慧党建、智慧政务、智慧养老、智慧生活、智慧网格、智慧物联、智慧医疗为一体的“智慧社区+”平台,全市696个社区全部开通了专线,通过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协同、互通共享,推动了社区服务智能化、多元化、自助化的快速落地。太原市还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利用社区资源,依托嵌入式养老,开展日托全托、上门服务、家庭床位、居家康养、“喘息式”养老等特色养老服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增一减赋能提升治理水平

哈尔滨市以改革社区服务平台设置方式为依托,通过社区减负增效,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减轻社区负担方面,通过调研汇总形成需社区出具证明的事项清单,反复论证,最终出台《关于取消社区居民委员会证明事项的通知》。在增长社区服务效能方面,加强了社区睦邻中心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了社区居民委员会“全岗通”,公共服务“全科通”,社区服务“全网通”;引进社会组织进驻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服务;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形式由原来的“坐诊”转向“巡诊”,通过走访居民收集问题、遴选问题形成议题、规范程序开展协商等,让居民群众自己解决自己的事。

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分析工具显神奇

上海市静安区为实现社区精准治理、促进居民有效参与,创新研发了社区分析工具。社区分析工具能聚焦问题,强化设计针对性,提升居民参与性。其按房屋类型特点划分,了解社区禀赋,对两大事项(公共服务、自我管理)、五大人群(幼儿青少年、青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体)设计调查问卷、拟定访谈提纲,掌握社区问题,明确着力方向。从经验判断到数据说话,从关注个体需求到形成公共议题,优化了问题解决路径,激发了居民参与自治的活力。社区分析工具还能聚焦应用,提升工作操作性,实现体系流畅性。其提供了篇幅合理、有针对性的表单模板、操作手册,明确了工作要求和标准。社区分析各阶段共计5大表单、11个过程性附件,充分指导社区工作者调查什么资源在哪里、数据如何算、需求怎么排、回应做什么。社区分析工具进入了居委会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多个线上处理功能,还将信息分层、将数据分流、将需求分类,形成了区-街-居三级联动、权责明确、各司其职合力推进的社区治理格局。

浙江省杭州市:老旧社区治理新实践

杭州市针对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紧缺、基础设施老化、服务供给不足等诸多发展困境,着力推动老旧社区“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具有杭州特色的老旧社区治理新路。首先,聚焦民生热点,破题治理顽疾“凝”合力。如营造邻里空间,高标准建设惠民服务综合体等。其次,聚焦居民自治,着眼共建共享“激”活力。坚持协商治理,寻求最大公约数,在老旧社区治理中建立以“四会制度”为核心的协商议事机制;注重树规立约,通过发挥“社区小法”的积极作用,坚持居民自治,激活治理内生力;充分发挥“三社联动”机制能动作用,坚持多方共治,打造治理新生态。最后,聚焦特色治理,创新服务举措“增”动力。以数字转型推动智慧治理,以协同治理破解民生难题,以文化引领讲好“社区故事”。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社区协商进入“标准化”

珠海市香洲区形成了“一核(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一线(抓住议事规则的主线)、两面(制度建设、活力建设两个方面)、四点(协商主体、协商内容、协商形式、协商机制四个支点)”的社区协商机制。主要做法:一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协商。实施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居民议事制度,积极发动辖区内具有专业职称的先锋党员和专家组建“红色智囊团”,打造“红色议事代表”,发动居民党员带头参加社区议事、小区议事、楼栋议事。二是突出社区协商制度和机制建设。制定出台了《珠海市香洲区社区协商操作指引》,为社区协商取得扎实成果提供了政策依据、运行规范和操作指南。三是注重发挥专业团队辅导作用。聘请全国知名的议事协商专家团队,驻点开展议事协商专业辅导工作;搭建了“香洲区社区协商实训基地”“香洲区社区协商顾问平台”,优化了咨询和辅导机制,专业辅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四是加强社区居民骨干发现培育。有针对性地培育社区协商活动的主持人和社区社会组织的领头人,发挥社区居民骨干的示范带动作用,并为做好其他社区治理工作奠定坚实群众基础。目前,香洲区正分批稳步推进协商试点工作。

标 签
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典型经验
责任编辑: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