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引擎”生动力。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方案》,制定社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操作办法和重点任务,明确社区党组织14项重点任务和37项验收标准。推行“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等模式,优化党组织设置形式,提升党组织适应能力和治理水平。创新“党员义工+群众志愿者”服务模式,引导党员投身社区建设、服务村(居)民。
“强基固本”补短板。建立健全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监督委员等机制,严格村和社区“两委”干部资格条件,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成员,书记、主任“一肩挑”占比达71%。截至目前,全市1228个村和社区全部完成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特别法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制定工作,90%以上的村(社区)建立村(居)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
“以点带面”强引领。推动全椒县大季村自治试点,成效得到中央及省委高度认可,成果“村民理事会促两级联动自治”被确定为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十大成果”之一。创新推动天长市“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实验试点,探索形成“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协商共治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2018年以来,16个试点村(社区)累计协商事项123件。
“良法善治”促和谐。印发《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方案》,搭建“民意直通车”和“百姓议事厅”等工作平台,定期召开居民议事会议,把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纳入协商范畴。截至目前,全市实现村(社区)工作协商委员会全覆盖,全椒县、天长市和16个村(社区)入选省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今年以来,各级协商委员会共召开会议2000余次,协商各类事项30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