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无遗贤兴乡村,万邦咸宁拳拳心

梁东兴
如何真正实现“野无遗贤,万邦咸宁”?1月30日,应咸宁市民政局邀请,基地主任陈荣卓教授、副主任梁东兴研究员专程前往调研交流咸宁农村社区及民生治理情况。

咸宁是湖北的南大门,素有温泉之城美誉。据考,“咸宁”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朝的典籍中。《尚书·大禹谟》云:“野无遗贤,万邦咸宁。”意即贤才人尽其用,百姓全都安宁。可见“咸宁”这一地名本身饱含着民生的殷殷期盼,只是咸宁得名的西周时期恰是城乡分野之始,乡村自此沦落,这一民生期盼渐愈行愈远。而穿越三千年的青铜铜鼓之乐,这一期盼现在正等着新时代的咸宁民政人去拼搏圆梦。

如何真正实现“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1 月 30 日,应咸宁市民政局邀请,基地主任陈荣卓教授、副主任梁东兴研究员专程前往调研交流咸宁农村社区及民生治理情况。一路地铁加高铁的无缝对接,辛苦中感受到城市间距离的拉近,也粘合了理论与实践的张力,使得这场申至亥归的座谈交流显得异常紧凑高效。

交流首先从回望 2017 年咸宁农村社区治理情况开始。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咸宁探索“4+4”分类模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创新“二三四四五”机制,规范村监督委员会工作,带动乡村建设发展,咸宁民政呈现出全新局面,在全省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中获得优秀和全省第3名的好成绩。咸宁市民政局陈红卫局长说,总结过去的工作,我们致力于健全各项政策、完善工作机制、规范标准体系、打造成型亮点、形成工作经验。但我们的工作才刚刚起步,仅仅是点燃了星星之火。我们有“盛名之下其实难负”的强烈紧迫感和使命感,一定要尽快固底板、补短板、强弱板、优长板、创样板,推进全市社区治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基地主任陈荣卓教授结合去年“双村评估”的情况,肯定了咸宁农村社区治理的显著成绩与变化,强调高位部署、上下联动,工作细化、制度规范,民生导向、强基固本,完善服务、社会参与等是促使咸宁农村社区治理跨入省第一梯队的好经验,需要继续发扬光大,同时指出治理成效仍存在梯度化差异、一些村干部还有模糊认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仍须提高等问题。

双方重点就推进做好 2018 年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陈荣卓教授认为, 2018 年一定要站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站位高度,统筹农村社区治理工作。注意在推动产业发展、融合自治德治法治、完善社区高效服务、孵化社会组织参与等方面多破题筹划、创新推进。陈红卫局长对陈荣卓教授给予咸宁社区治理工作的客观评价表示感谢,对陈荣卓教授提出的 2018 年工作建议高度赞同,同时结合咸宁目前的具体工作情况,补充了 2018 年咸宁民政工作的三个抓手:一是理清权责职界,促进减负增效;二是试点智慧社区,联动智慧养老;三是搞活社会组织,完善社区服务。

大雪初止山仍白,雪映窗台不知暮。天色愈来愈晚,交流却越谈越浓,从具体工作开始,以责任担当结束。大家认为,在推进社区治理、实现乡村振兴中,民政系统的同志和研究学者们责无旁贷。这些工作头绪多、内容杂、难度大,但紧贴民生、意义重大,很有价值感、成就感。我们要始终保持钻研工作的热情、交流碰撞的激情,以艺术的标准抓治理,以忠诚的信念干事业,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使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标 签
野无遗贤兴乡村,万邦咸宁拳拳心
责任编辑: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