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5 日至 12 月 8 日,由基地特邀研究员祁中山博士、基地研究生郭松和宋晓潭组成的“双村评估”第四组,在荆州市民政局基础政权和社区建设科科长熊克诚的陪同下,通过实地走访、查看资料、电话访问等方式,对松滋市、石首市、江陵县和沙市区的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难点村”治理工作以及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工作开展评估验收。
第一站:松滋市
12 月 5 日上午,评估组对斯家场镇姜家岭村、刘家杨镇龙潭桥村两个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以及斯家场镇文家河村、小堰垱村“难点村”开展验收评估工作。姜家岭村秉承“生态兴村、产业富村、人才强村”的治村理念,一方面提出“荒山不留一行地,庭园不留一株地”的发展目标,成为荆州市首批省级绿色示范乡村;另一方面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大力发展绿色油茶产业,成功实现精准扶贫和集体经济改善的双重发展目标。此外,因为本村村民培养出了众多硕士博士研究生,成为远近闻名的 “荆州博士第一村”。通过开展农村社区创建活动,姜家岭村的生态环境质量、产业发展水平和人文素质水平都有明显改善,促进了环境、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合作,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相统一。
▲荆州博士第一村姜家岭村
下午,评估组对新江口镇杏花村社区和歇金台社区的社会组织孵化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其中杏花村社区申报的“百手同兴”公益创投项目通过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出社区志愿者服务团队,形成了一支约 50 人的公益队伍,在社区社会组织运行专业化以及社区公益活动常态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社区精心设计布置的百字墙文化长廊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将精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易明易懂的箴言警语,实现了可读性、哲理性、传承性的高度融合,与公益项目一同形成了“百手同兴,助人自助”的特色公益模式,实现了从价值到行动的顺畅转换。
▲祁中山博士查看杏花村社区公益创投项目资料
第二站:石首市
12 月 6 日,评估组对东升镇王海村、桃花山镇漆家铺村、小河口镇杨苗洲村、天鹅洲经济开发区三户街道村和大垸镇大湾村开展评估验收工作。
杨苗洲村作为经济驱动的农村社区,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依据市场发展趋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蔬菜合作社等传统农业为基础,将特养特种稻虾连作产业作为创新致富的门路,通过增强集体经济能力的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此水平上,借助于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把服务能力的提升蕴含进经济发展和阵地建设的过程中,打造了“兴产业富民,建绿色家园,创文明新村”的美丽和谐社区,形成了环境优雅、人文和谐的振新气象。
▲祁中山博士与杨苗洲村村民访谈
第三站:江陵县
12 月 7 日,评估组对沙岗镇李公垸村、白马寺镇石渊村、马家寨乡金港村和秦市乡台湖村进行了评估验收工作。
李公垸村位于位于江陵县沙岗镇南端约两公里处,整体以农业生产为主,有万圣园养殖合作社、江陵县联合西甜瓜专业合作社、江津育秧基地专业合作社、沉湖稻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奋强稻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六家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弱化个体生产的不利因素,强化整体的农业生产能力和市场议价能力,有效促进了村内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李公垸村依托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建立起了村级烈士纪念馆,保存并巩固了社区文化纽带,起到了凝聚人心、强化认同、价值传承的重要作用。
▲评估组参观李公垸村烈士纪念馆
▲评估组在李公垸村
第四站:沙市区
12 月 8 日,评估组对锣场镇玉壶村、岑河镇西湖村、观音垱镇豉湖村、观音垱镇泗场村和胜利街道章华台社区进行了评估验收工作。
西湖村由原洪山村、西湖村、黄家剅村合并而成。洪山村和黄家剅村因经济基础薄弱被列为 2014 年度“难点村”治理对象。合村并组后,借助于较强村对较弱村的带动作用实现了针对“难点村”的有效治理。对原来三个村的基础设施和建设发展做出全局性发展规划后,现西湖村的村级经济实力的和社区治理能力都有明显提升,彻底改变了“难点村”落后面貌。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合村并组的方式,沙市区实现了对一些“难点村”的成功治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村级资源重新分配以及两委班子的大幅度调整,这些措施都容易导致局部社会的不稳定。如何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预防可能产生的新问题,是在探索新的治理手段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西湖村社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