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成员驻点指导江海区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一)

李梦兰
8月25日起,华中师范大学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成员刘亚楠博士、李梦兰博士两人赴广东省江门市高新区(江海区),驻点指导当地开展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工作,全面协助江海区推进实验区建设的各项工作。

8月25日起,华中师范大学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成员刘亚楠博士、李梦兰博士两人赴广东省江门市高新区(江海区),驻点指导当地开展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工作,全面协助江海区推进实验区建设的各项工作。

8月27日至30日,调研组根据《高新区(江海区)推进农村社区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第一阶段工作任务部署和已掌握的12个试点村(社区)的基本情况,初步制定了村(社区)基础信息调查表、农村社区村(居)民公共服务需求调查问卷表以及农民生产需求调查表,为后期进村调研、摸清各试点村(社区)基础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做好准备。

▲高新区(江海区)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交流推进会

8月31日上午,调研组到礼乐街道英南村进行实地走访,并参加了高新区(江海区)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交流推进会。会议首先由各村村干部代表发言,汇报目前在农村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存在的短板以及下一步工作规划,调研组认为各村(社区)要结合实际,完善制度建设,打造品牌项目,调动村民参与。社会事务局副局长陈颖玲、外海街道党工委委员张荣杰、礼乐街道副主任张芳等领导参加会议。

▲英南村公共服务站

下午,李梦兰博士对礼乐街道新华村的村容村貌、阵地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组织架构、文化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实地了解,并与村干部进行了座谈交流。新华村的居住环境较好,已初步形成“一河两岸+村文化公园+四个小公园”的整体布局,村内文化底蕴较为丰富,有一条“礼乐乡”被誉为“礼乐的丝绸之路”,再加上平时注重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班子成员团结,干部配备实行“老、中、青、妇”多元化组合,分工明确,能有效开展各项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新华村公共服务站

与此同时,刘亚楠博士参加了“创新居委会组织体系·提升自治能力·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江南街道江翠社区发展提升计划讨论会。会议从背景分析、方案设计、方案执行三个维度讨论了江翠社区如何创建组织体系、提升自治能力及其公共服务站建设和议事委员会筹建工作任务。会上,刘亚楠博士从组织创新的规范性和落实此项工作与实验区建设内容如何实现有效衔接两个方面发表意见。

▲调研组参加新华村座谈会

接下来,调研组会不断进行深调研、深挖掘,协助区一级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和工作指引。

标 签
基地成员驻点指导江海区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一)
责任编辑: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