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至25日,基地主任陈荣卓教授率基地博士刘亚楠、李梦兰一行三人赴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高新区)开展“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调研工作。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江海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朱辉荣,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江海区委常委、社会事务局局长邹德昌,社会事务局副局长陈颖玲,社会事务局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事务科科长马立胜等领导全程陪同。
7月24日上午,调研组一行率先前往江南街道,依次听取江翠社区、仁美社区、富横社区和北湾社区的社区治理工作汇报。江南街道下辖13个社区居委会、2个经济联社和14个经济合作社,在全区率先探索以“党建引领、干部包干、群众自治”为指导方针的街长制,涵盖了党风廉政、文明市容、环境卫生、安全生产、综治维稳、卫生计生、社事民政等社会治理职能,取得了一定成效。

▲江南街道座谈会
紧接着,调研组一行前往外海街道。外海街道既是高新区、江海区发展重镇,也是江门市的“东大门”和“桥头堡”,更是连接珠三角核心区与江门主城区的重要节点,经济基础好,下辖21个村(居)委会。现阶段,社区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要积极建立统筹机制、分层机制和激励机制,明确谁来管、谁落实、谁负责,厘清街道和村居的职责及工作任务,进一步整合人、财、物多方资源,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外海街道座谈会
7月24日下午,调研组一行前往礼乐街道开展调研工作。礼乐街道下辖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24个村民委员会,共有111个村(居)小组,农村社区数量在全区占比最高。英南村最大的优势是领导班子较为团结,需进一步探索提升干部的薪资待遇和发展空间;向东村乡风淳朴,下一步要整合社区资源,加强基础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场所的建设。
▲礼乐街道座谈会
7月25日上午,江海区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座谈会在区政府会议室召开。会上,陈荣卓教授就近日的调研情况,对江海区农村社区治理提出下列建议:一要在区级层面,建机制、分层次、定标准;二要在街道层面,做规划、出方案、选试点;三要在村居层面,进行机构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

▲区政府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