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纪实:驻点工作组在一个月的回校修整期间,对江海区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工作情况与基地主任陈荣卓教授进行汇报和交流,明确了下一步驻点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对实验区收集材料进行了整理归类。而后于10月30日再次回归驻点工作状态。
10月30日,刘亚楠博士作为专家指导团队的驻点成员参与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日常工作推进会。此次会议为非正式部门会谈,会议主题主要分为两项:一是街道如何就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专项经费,进行财政使用预算填报;二是部门相关领导与实验区工作组就实验区前期工作进行意见反馈交流和后期任务商定。具体而言,下一步的实验区工作要同步推进规定动作执行,及自选动作探索。一是继续修订村规民约指导意见,并针对12个村(居)的基本情况,从彰显农村社区治理的角度进行宣传手册和介绍稿的编写;二是结合“一村一品”要求,探索符合社区实际的具体创新机制。
11月1日,驻点成员参与社会事务局与江门日报进行宣传策划工作磋商会。围绕如何有效展现实验区已有工作成果,进行了宣传策划形式的初步商谈。
11月3日,驻点成员受邀参与“共圆困境儿童之梦 共筑爱心之区”总结会。此次会议主要有社工机构组织,相关涉事部门、爱心企业家、志愿者参与。此次总结会对江海区困境儿童分布情况、服务开展情况、下步规划进行了介绍。据了解目前江海区困境儿童项目站点已覆盖三个街道11个社区。

▲驻点成员受邀参与“共圆困境儿童之梦 共筑爱心之区”总结会
11月6日,驻点成员随社会事务局工作人员参与英南村村务公开栏设计方案研讨会。参与此次会谈的有:区社会事务局相关同志、街道民政事务相关负责同志、广告设计公司、英南村村支部书记。此次会谈性质为村级实验区工作推进会。针对设计公司前期设计方案,区、街两级民政负责同志强调一定要遵循规范性、实用原则,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具体开工之前完善设计方案细节,如材质、外观、村务党务公开栏面积等。设计公司则认为只要把规范模板内容给予他们,不用过分纠结材质等细节,可边做边商讨完善。在此过程中,村委会书记并未发表任何意见。此外,作为此项工作的实际参与者,据了解村务党务公开栏的规范性设计要求有明确的省级文件要求,且结合省级文件和本区实际工作,工作组专门制定了具体方案模板给予设计公司,但在此次政企双方沟通中却存在信息断点和不明。
11月7日,驻点成员参与向东村推进农村社区治理专题座谈会。参与此次会议的有:区社会事务局相关同志、街道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工作总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向东村村“两委”人员、村慈善组织代表、桃花种植户代表、乡贤、普通村民、社工机构代表等。会议议题包括借鉴秭归“两长八员”模式的可行性讨论,成立桃花协会、青年协会,2019年桃花销售策略讨论。围绕此座谈会各方分别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首先街道负责人强调了村民自治的重要性,鼓励村进行自治形式创新。村委负责人表示,秭归实行“两长八员”制有特定的地理环境、组织环境,因为本村保留有村民小组,作为同是由村民选举产生的代表,如果不理清二者制度关联、组织关系,会难以向村民解释清再次选举的意义,且本村正在探索如何以志愿服务的形式推进自治。此想法获得与会政府部门代表的赞同和鼓励。在此议题讨论中,除却政府代表、村“两委”人员,其他参会主体对此议题均未发表任何相关意见;而围绕桃花销售策略的探讨,参会方均进行充分的表达。
11月9日,“三社联动”工作研讨会在江海区社会事务局会议室召开。参与此次会议的有区政法委、团委、社会事务局相关工作人员、社工机构代表、街道代表。围绕“三社”工作基本情况,各方进行了交流,并针对如何进一步推进本区“三社联动”工作进行了探讨。通过此次座谈交流,了解到目前江海区共有四家社工机构,承担政府“公益创投项目”,彼此之间几乎不具竞争性,已基本建立起了1318立体化站点式服务模式;服务内容主要以上级政府购买服务指导名录要求为主,此外还包括不定时的部门创新项目的承接;社工主要以社工机构社工为主,无社区社工;参与社区治理的社会组织主要是社工机构、社区慈善联谊会;对于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工机构、社区治理等基本概念,政府内外的部分基层工作者还不十分清楚、存在认识的模糊地带。
实践体悟: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中国农村社区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幸亲自参与和见证,是一件荣幸之事。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牵涉部门范围广、内容覆盖面大、政策关联度高、基层工作推进极其琐碎,对基层政府是一件具有考验性的事情,但也将是一件惠民之事。它是一件需要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任务,要求政府部门在设计规定动作的同时,多调研、多了解实际,尊重和给予基层进行动作自选的空间。它是一个需要认识力与行动力同步推进的重要时代课题。随着政策接连出台,要同步推进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的政策理论学习和实操培训,实现基层工作人员具体认知与行为能力同步建设,让基层在推进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能够有想法、有能力、有路子。它是一次推进政府治理机制改革的重要契机。基层党政系统旧有的运行机制可能与新时代高效推进治理工作的要求存在不适乃至形成羁绊,需要政府有一定的勇气,敢于改革既有机制弊端,探索新的治理机制,长效化而不是运动式地推进农村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