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和平区:党建引领 网格管理 共建共治共享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切实推进“党建统领、综合网格、均等服务、民主自治、智能平台”多轮驱动战略,从连续四届举办“社区家文化”主题活动,到深入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构建“一核多方”治理体系,基层社区治理...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切实推进“党建统领、综合网格、均等服务、民主自治、智能平台”多轮驱动战略,从连续四届举办“社区家文化”主题活动,到深入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构建“一核多方”治理体系,基层社区治理和服务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2018年,和平区成功申报了全国第四批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坚持“文化为魂”,凝聚“家园意识”

和平区以共创共享为核心理念,着眼传承家风家教,注重挖掘和发挥区域文化资源,通过搭建各类有效宣传载体,开展文化特色鲜明的群众文娱活动,打造“家园文化”名片,构筑基层社会治理的“家园精神”共同体。

2014年以来,全区先后举办了四届“家文化”主题论坛,三次“家风家教”图片展。如今,在活动中涌现出的50个文明社区、212个文明楼院、2143户文明家庭已经成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先行者和推动者,居民的公共素养和公共精神得到了提升,群众和政府关系从“你和我”变为了“我们”,社区建设从“靠政府”变成了“靠大家”,各具特色的“家文化”活动成为基层德治的有效载体和滋养基层善治的精神土壤。

坚持“议事协商”,构建“一核多方”治理新体系

和平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了“党员骨干+社区工作者+志愿服务者+居民+N”的管理服务模式,构建了“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基层组织架构。将党支部建在网格、楼宇、商圈里,将党小组建到小区、亭院、楼道上,以党组织为核心,整合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驻街单位、居民和若干社区网格等多方有效力量,构建起“5+N”多方主体参与的“一核多方”社区治理体系。同时,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特别是105名社区党委书记这一“带头人”,发挥党员干部在基层管理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每个末梢。

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社会治理服务职责,完善党委和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治理服务网络,推动政府由“提供服务”向“谋划服务”转变,治理主体由“要我参与”向“我要参与”转变。搭建道德评议会、居民理事会、社区共驻共建理事会和社企同驻同建理事会等议事协商平台,完善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事务协调会和社区民主监督评议委员会等制度,健全社区议事协商机制、志愿者服务积分奖励机制等机制,形成了统筹、协调、指导、运作“四位一体”议事协商治理机制,实现了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服务的“多方协同”治理格局。

坚持“网格管理”,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效能

今年是和平区实施“网格化管理”的第四年,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和平区将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防控的重心并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将城市管理、区域党建、群众工作、群防群治的“四张专网”有机融合,率先在全市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综合网格。采取定格、定责、定人、定频、定线、定质、定量、定论“八定”工作法实行网格化管理,通过服务区域化、内容标准化、模式规范化、人员责任化、机制制度化、资源共享化“六化”措施来推动精细化服务,努力引导社区治理从“网格化管理”向“网格化治理”转变。

以网格为基本单元,全区1099名社区工作者均为网格员,并100%考取全科社工资格,通过实行“365全年无休服务制”随时为居民提供各类政策咨询解答、上门代办、预约服务等多元化精细化服务。2018年,在全区推广实施院长、楼长、单元长“三长制”,搭建无“微”不“治”的基层社区“微治理”平台,实行“人在格上、事在网中,一网到底、条块结合、延伸服务”,以“微治理”疏通基层社会的“毛细血管”,从而改善了基层社会的“微循环”,真正实现了“把服务送上门,让居民少跑腿”。

经过三年的反复磨合,网格员与居民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各网格之间由陌生逐渐变为熟悉,社区网格员坚持用“百姓话”解开“百家结”,网格内居民之间在一次次“百家宴”、一次次“邻里见面会”的活动中,化解了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小误解,实现了“把居民的事解决在家中、解决在楼道中、解决在小院中”。

坚持“专属方案”,拉动社区治理领军型社会组织

提供“专属方案”。采取直接登记、降低注册资金、提供办公用房等举措,使社会组织的筹备期更短,培育期更精细,成长过程更规范,项目定位更接地气。加快发展,使服务类、养老类、公益类和文娱类社会组织成为社区治理新要素,并积极发挥“鳗鱼效应”,引导拉动一批社区治理的领军型社会组织。太原街街道沈阳站社区的雷锋精神志愿者服务队,已成为沈阳最大的社区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组织;集贤街道太平里社区的“高付率”爱心志愿服务队,已成为草根型群众自治组织的先行者。 设立“专属出口”。搭建合适的服务通道,指导其有序进入社会治理领域。2016年开始,和平区积极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保障、项目化运作为载体的社会组织与基层治理融合的新路径。通过举办全市首届“和平区社会组织公益、慈善、服务类项目进社区推介会”,建立“社民对接平台”,吸引全区472家社会组织参与,指导扶持71个社区服务项目在社区安家,使社会组织的服务项目实现“精准投放”,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得到满足。

注:摘引自中国社会报

标 签
沈阳市和平区:党建引领 网格管理 共建共治共享
责任编辑: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