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增强社会协同,创新社区治理

实验背景: 杨浦区是上海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杨浦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史密不可分,拥有“百年大学、百年工业、百年市政”的三个百年文明,这样的积淀使杨浦区形成了典型的二元发展结构:一方面,人才资源...

实验背景:

杨浦区是上海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杨浦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史密不可分,拥有“百年大学、百年工业、百年市政”的三个百年文明,这样的积淀使杨浦区形成了典型的二元发展结构:一方面,人才资源丰富,新型产业基地众多;另一方面,退休产业工人多、老年人多,居民需求总量大,需求结构多元。如何破解这种二元发展结构,促成社区治理现代化成为杨浦区进一步发展的难题。面对这种困境,杨浦区自2014年1月起,围绕“增强社会协同、创新社区治理”主题,以睦邻中心与生活服务中心为切入点,实验探索促进政社合作、社社合力、社区融合的途径和方式。

实验举措:

以街道体制改革为突破,助推政府职能转变。大刀阔斧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避免街道之间的资源内耗,便于资源整合与政府职能转变。条块互联,机构设置更加优化,街道层面设立自治办公室,指导形成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委员会、驻区单位、居民区其他社会组织参与的社区居民自治体系,设立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大力推进“一口受理,一头管理”工作模式,推进公共服务窗口化、平台化。

以社区睦邻中心建设为重点,助推共治载体创新。杨浦区将社区睦邻中心定位为“居民家门口的会所”,它是以社区全人群对服务对象的社区服务综合体,是居民议事和开展居民自治的平台,也是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阵地。三年来,杨浦区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进社区睦邻中心建设,打造出满足社区居民交流互动、多样服务、议事协商、参与治理的公共空间。

以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为依托,助推居民委员会减负增效。一是以街道(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标准化建设为主,实现中心从条线“设摊”多口受理到条线协同综合“一口”受理转变;二是以居民委员会社区管理信息系统为辅,采用“大数据”理念,率先研发并推广,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实现居民委员会工作台账信息化;三是依托社区服务网,推动社区公益招投标,规范平台建设标准,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公益服务。

经典案例: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c3Nzc2Nw%3D%3D&idx=2&mid=2651529601&sn=1123914f0ba2962d3c4504d469763c16

标 签
上海市杨浦区:增强社会协同,创新社区治理
责任编辑:
您可能也喜欢的文章
关闭